
关于国学作文7篇
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,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,作文是由文字组成,经过人的思想考虑,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。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作文7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国学作文 篇1记得初读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时,是16岁,还是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。从老师嘴里得知,“四书五经”那玩意儿是相当有份量的东西。出于某种需要,大体看了遍《孟子》和《论语》。
读完《论语》,闭目细思,觉得孔子经常一本正经地说一些大话,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,自己那几个学生老挂在嘴边,说这个能干啥,那个能干啥,像个老太太数落孙子一样,很亲切。总得说来,我喜欢他,要是生在春秋,一定想尽一切办法去他那里读书,因为那里有一种“匹克威克俱乐部”的气氛。
《孟子》,我觉得孟子很偏执,表面上体面,其实心底有那股邪火。比方说,他提到墨子“无君无父,是禽兽也”,如此立论,已然不是一个君子的作为。至于他的思想,我不赞成。有评论家说他思想缜密,我的看法恰恰相反。他的基本方法是推己及人,有时候及不了人了,就说人家是禽兽、小人,这股凶巴巴、恶狠狠的劲儿实在不讨人喜欢。至于说到修辞,我承认他是一个好手,别的方面就没什么。
我就这么读过了孔孟。我的这些看法也只是惹得老师生气。用老师的话来说,就如“春风过驴耳”,因为我只是晚生。
对于朱熹的“格物致知”,我是很佩服的,用阴阳五行就可以格尽天下 ……此处隐藏5792个字……到了周二。
哦?!我当时连主持人都没选好,比赛的表格也还没有打印,一切工作都刚刚起步。
距离正式比赛还有不到30个小时的时间。
我跑到信息楼复印社把所有的表格都打印了,大课间和几个同学开了好几场会商量决赛事宜,我又把两个好朋友拉来当了主持还不给“福利”……
几乎每一个课间我都在一楼至五楼之间“上蹿下跳”,常常上课铃打响了还没有赶回班级,以至于总得一脸尴尬地在前门喊着“报告”,有时候蹑手蹑脚地溜进教室以防被同学发现而被要求唱歌,中午和晚上都买了面包胡乱地吃了两口又接着去准备PPT,晚自习结束还得在教室的电脑前做着应急状况的预案……
那两天我大概把一个月的楼梯都给爬完了,经过30个小时的忙碌,终于走到了决赛的那个下午。
所幸的是一切都很顺利,虽然最“惊险”的环节挑战题部分因答错题要扣分而没有人参与,沉默且尴尬了几分钟,但整个比赛还是顺利进行了下来。更让我比较诧异的是,最后胜出的一组,有4位是理科生。
大概我的目的也达到了吧——理科生享受了答题的乐趣,提高了对国学的兴趣。
在一个雾霾严重的下午,在报告厅里,一人一人地答题。与屋外浓重的雾霾相比,屋内显得很简单、很纯粹:有些题目还真的不仅是考国学性的知识,更考验一个人的思维。场上的对决已不再是知识面的比拼,而是逻辑的较量,更是对一个小组合作默契度的考验。
大概整场比赛,是以一串笑声结尾吧。获胜小组的5名同学,没有拿到“最优个人奖”,而是荣获了“最佳团结奖”——有点儿好笑的名字,但却有重要意义。
站在舞台的旁侧,看着同学们陆续离场,我想,为了“国学知识竞赛”奔跑的这几周,其价值也已不单单是局限于“国学”二字了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