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关于国学作文六篇
在生活、工作和学习中,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,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,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。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,你确定会写吗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作文6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国学作文 篇1从我上一年级到现在一直在学习国学,这门课对我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
其中,在《礼记》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君子之于学也,藏焉、修焉、息焉、游焉。这一则的意思是君子对于学业,心里总是念念不忘,每天都会温习,甚至休息、娱乐的时候也不忘学习。老师说:“这则是教育我们一定要热爱学习,按时温习,不忘学习。”
记得有一次,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动物园,我心里特别高兴,我都好长时间没有去过动物园了,穿上漂亮的衣服我正准备跟着爸爸妈妈出门,忽然想起来第二天的课文我还没有预习,所以就没有出去玩改在家里温习功课,爸爸妈妈看我这么自觉学习都非常高兴。
爸爸妈妈每天上班都非常辛苦,所以我们不能再让爸爸妈妈操心了,一定要自觉学习,做个懂事的好孩子。
国学作文 篇2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”历史的滚滚长河,民族的浩瀚星空,人生的坎坷历程,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。于是,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,历史长河金鲤化龙,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,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!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;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”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;“我自横刀向 ……此处隐藏3223个字……见识少,就会被别人耻笑。
我们不能只读死书,还要多增长见识,多看看外面的世界,否则就会成为“井底之蛙”。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,守礼,到范仲淹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忧患意识,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。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,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,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,我想这与孔子的“直道而事人,何往而不做黜!”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《论语》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,是一种朴素的、温暖的生活态度。品味人生,修身养性,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。淡泊的襟怀,旷达的心胸,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,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,这样才无愧与祖先,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,去找到内心的安宁。
每一个人内心都需要一种传统精神的坚守。中国航天科技高级技师徐立平自1987年以来,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。在火药上动刀,稍有不慎蹭出火花,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。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,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,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,被人们誉为“大国工匠”。这是一种姿势的坚守。还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“东方之星”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救援现场后,他第一个跳入水中,救出了紧张的老人。将自己的水下装备分给他人。这是一种分享的精神。更有刚刚带领中国女排披荆斩棘夺得奥运金牌的郎平教练,是对传统精神合作的坚守。他们的涌现正是社会真,善,美的主流。在我们的校园中,随处可见互相讲题的同位,帮忙打水的同学,认真备课的老师,这都是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发展,是美德的体现。
国学经典,于无声处绕梁,于无色处绚丽,于陋巷中金玉满堂,于荒芜中高朋满座。我们应诵读国学经典,传承传统美德。



